深度解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发布日期:2024-09-16 作者:广东工业园区 点击:
9月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该《方案》明确提出,自2024年起,将水泥、钢铁、电解铝三个高耗能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并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约工作。这一举措对于推动行业低碳转型、实现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文章将为大家深入分析生态环境部提出的这份政策草案将对各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对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性,以及在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并就如何有效应对和准备工作提出专业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背景分析
-碳市场现状: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已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然而,当前市场仅覆盖发电行业,参与主体高度同质化,导致市场活跃度低,市场机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此次将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是进一步推动减排工作、促进行业升级的重要措施。
-行业纳入考量:
经过对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等重点行业纳入碳市场的成熟程度进行全面评估,生态环境部科学确定了各行业纳入市场的时间表、路线图。建材(水泥)、钢铁、有色金属(电解铝)行业因其基础条件成熟,被优先纳入。
▶水泥行业:作为传统的高能耗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加入要求该行业加快技术革新,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
▶钢铁行业:需重视能源结构的优化,提升回收利用水平,并探索清洁能源替代方案。
▶电解铝行业:生产过程中的电力消耗是主要碳排放源,行业需提高能效和探索低碳电力来源。
二、方案要点
1、分阶段实施:
-启动实施阶段(2024-2026年):将2024年定为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的首个管控年度,通过2-3年的建设运行,有效夯实碳排放数据质量基础,提升各类主体参与能力,实现平稳启动扩围。此阶段将建立完善相关行业的名录、数据质量、配额、交易管理制度,并完成首次履约工作。
-深化完善阶段(2027年以后):强化激励约束程度,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发展和碳排放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实现碳排放数据质量全面改善,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全面加强;配额分配方法更为科学精准,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配额逐步适度收紧机制。
2、纳入门槛与管控范围:
-纳入门槛:与发电行业相同,设定为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企业。
-管控范围:仅管控因使用化石能源等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水泥、钢铁行业的管控温室气体种类为二氧化碳,电解铝行业则包括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
3、配额管理:
-配额分配:采用碳排放强度控制的思路,实施免费分配,企业所获得的配额数量与产品产量(产出)挂钩,不设置配额总量上限,将企业配额盈缺率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交易机制: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开展集中统一交易,不再参与相同温室气体种类和相同行业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排放权交易。
三、履约策略建议
-碳排放数据监测与报告:建立或完善碳排放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保证数据准确性和透明性。
-内部碳排放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碳管理团队,制定企业碳排放管理计划。
-技术投资与创新:积极投入研发,应用低碳技术,如新型炉料、节能减排设备等。
-参与碳交易市场:熟悉碳交易机制,通过市场手段实现成本最优的排放控制。
-员工培训与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环保意识,营造低碳企业文化。
四、影响与展望
-行业影响:纳入碳市场将直接增加水泥、钢铁、电解铝企业的碳排放成本,迫使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投入,推动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市场活跃度提升:随着更多行业的加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将更加多元化,市场活跃度将显著提升,市场机制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为中国碳定价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提供有力支撑。
-国际影响: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完善,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五、结论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是中国碳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碳减排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对于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该方案的实施将有力推动相关行业的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为实现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相信,通过行业的积极响应和准备,不仅可达到国家设定的碳排放标准,还能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同时,该方案也将为中国碳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我们建议相关企业立即行动起来,评估自身碳排放状况,制定相应的减排战略,并积极参与到政策讨论和碳交易市场中去。同时,企业应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保持紧密沟通,共同为构建繁荣的低碳经济体系而努力。
声明:本文转自广东工业园区,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商业用途。如文中的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